實體書店如何捍衛尊嚴破解困境
互聯網時代下,線上書店發展不斷加速,實體書店受到沖擊已是不爭的事實,今年4月23日是第28個世界讀書日,在節日到來前,記者走訪了安慶市區不同類型的書店,看它們如何在沖擊中堅守和突圍。(《安慶晚報》4月21日)
伴隨讀機時代的來臨及電商業的異軍突起,在市場現實的無情擠壓下,曾經孕育并承載無數人閱讀夢想及文化信仰的實體書店已不得不偏居一隅??梢哉f,實體書店遭受沖擊,作為嚴峻的社會現實,橫亙在世人面前,催人深思。
眾所周知,一個書店,就是其所在城市的一扇體現閱讀群體和城市文化的窗口。有什么樣的城市就匹配什么樣的書店,也就是說,書店的多寡大小與城市的內涵深淺文脈浮沉密切相關。很難想象,一個書店會有尊嚴地存活在一座稀缺讀者的城市;更難想象,若讀者的生存境遇都捉襟見肘,這書店又依靠什么來堅持?書店更像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一處見證城市優雅的風景。她的存在,是城市居民物質豐富、精神自由、生活多彩的一種體現。很顯然,書店的價值不在于商業,而在于其本身所散發出的文化韻味。其終極意義,對于讀書人而言,就是一個家園,就是一次最美妙的邂逅。書店,就是讀書人最好的“餐廳”。有餐廳,就必然有飯菜;有飯菜,就必然有營養;有營養,就必然會健壯。
然而,電商的發展及網上書店的普及,直接導致了閱讀載體的置換。眼下,大量的實體書店因經營不善罹患“肌萎縮”或“肌無力”,有的甚至關門轉行,一個公認的緣由就是“網購+電子書”的聯手掣肘。事實上,與傳統人文書店同時消失的,還有一種價值方式和生活態度。對于一個城市而言,則更像是城市人文精神的淪喪。接二連三的書店關停究竟是文化消亡的悲哀,還是新時代消費的必然選擇?書店的多元化經營是唯一出路還是救命稻草?書店經營者們怎樣才能平衡理想與現實的對峙等都是亟待思考乃至破解的現實困境。其實,紙質書自有許多數字閱讀不可替代的地方,在一些休閑時間較為充裕的西方國家,圖書閱讀仍很普遍并倍受尊崇。只是我們過于匆忙功利,以至于難以體驗那種內心的儒雅與從容罷了。
面對經營成本、網店和數字閱讀的三重壓力,實體書店的業主如何迎難而上,捍衛堅守的尊嚴意義,破解突圍困境,還給公民的文化消費權,除了自我破繭成蝶的蛻變外,還得寄希望于國家文化政策的優撫,讓實體書店這棵文化之樹枝繁葉茂、四季常青!
下一篇文章:“最美家鄉人”是文明安慶亮麗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