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43個村年集體收入超50萬元
較去年增加6個 占比達75.4%3
從大力引進經濟作物、發展特色產業的“無中生有”,到依托當地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的“有中培優”,再到推動產品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優中推強”……近年來,宜秀區亮出產業升級“三板斧”,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初冬,正是辣椒上市的季節。12月5日,宜秀區五橫鄉白林村的蔬菜大棚內,村民們正忙著采摘辣椒?!懊刻炷懿?000斤,一斤能賣一塊五。要是氣溫再降一點,價格還得往上跑!”白林村黨總支書記楊忠紅高興地說。
在蔬菜大棚建成前,白林村以種植水稻為主,產業結構單一。今年初,為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該村以每畝300元的價格流轉村民土地,并利用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發展辣椒這一特色產業。
“辣椒9月份上旬種下去,10月份就能采摘,一直可以采到12月份?!闭驹诖笈锿?,楊忠紅算了一筆賬:每畝地能產辣椒六七千斤,眼前的20畝地刨去成本,純收入至少有十幾萬元。在村集體受益的同時,該基地還帶動了周邊17戶村民在此務工。
“明年,我們計劃再建設30多畝大棚?!睏钪壹t介紹,種辣椒是白林村發展特色產業的一次嘗試,今后,村里還將試水種植西瓜、圣女果等水果。
在離白林村不遠的羅嶺鎮黃梅村,產業發展一直受特殊的丘陵地貌制約。
2018年下半年,黃梅村村兩委成員在外出考察后,決定在全村發展經濟效益好、適應性強的菊花產業。2019年,村里利用800畝坡地、荒地種起了杭白菊。
“我們并不滿足于初加工后的訂單銷售,而是按照食品行業標準,對菊花進行產品分級、精美包裝、冷藏保鮮,最大限度挖掘其附加值?!秉S梅村黨委副書記汪彥介紹,2020年,村里還另辟蹊徑,把鮮花事業拓展到祭祀鮮切菊花細分市場。
在菊花等特色產業帶動下,黃梅村的村集體收入一路攀升?!?021年我村村集體收入達157.9萬元,今年有望達到200萬元?!蓖魪┱f,與此同時,該村越來越多的村民放棄外出,選擇在家門口就業創業,“鄉村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p>
白林村和黃梅村的故事,是宜秀區推動鄉村產業興旺的縮影。2021年,宜秀區57個村村均集體收入達118.3萬元,全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萬元,年集體收入超50萬元的村37個,突破100萬元的村24個。預計今年村均集體收入達130.3萬元,同比增長10.12%;年集體收入超50萬元的村43個,強村占比75.4%,同比增長15.6%;年集體收入超100萬元的村2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