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坑酸菜”的興衰看行業標準化管理的重要
【社評】從“土坑酸菜”的興衰看行業標準化管理的重要
本報評論員 吳迪
某些傳統產業不能再停留于原始、粗放的管理模式,“由來已久”的生產方式并不意味著“本該如此”。企業必須看到消費者和市場與時俱進的要求,盡快建立起更加規范、可控的標準體系??梢哉f,擁抱標準化生產及管理,是諸多傳統產業蝶變、重生,乃至成長為百年老店的必經之路。
據近日紅星新聞報道,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土坑酸菜”質量問題,隨后湖南有關方面立即整頓。近日,湖南華容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透露,此前當地被緊急叫停的32家芥菜加工企業,已有11家通過驗收復工復產,當地正積極推進建設標準化腌制池,制定更加透明、清晰的標準,完善工藝流程等。
每每有行業、企業被媒體曝光出產品質量問題,在破窗效應下,涉事企業及產品要想重新獲得消費者的信任,絕非一朝一夕之事。產業口碑和形象的重塑,往往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考驗和磨礪。其中,推動相關產業的標準化建設,引導企業走上合規、健康發展之路,應該是一個必須提上日程的重要問題。
一個地方“名特優新”產業的形成殊為不易,有的甚至需要傳承幾十年、上百年才能形成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特別是一些企業或品牌還作為行業標桿、地區名片,引領著行業發展,掌握著業界話語權。若其形象崩塌,猶如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其負面影響往往是連鎖性、系統性的。如前些年的“毒奶粉”事件曝光后,國產奶粉持續多年遭受巨大的生存壓力。
縱觀“土坑酸菜”事件及其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沖擊,我們有必要反思,某些傳統產業不能再停留于原始、粗放的管理模式,“由來已久”的生產方式并不意味著“本該如此”。企業必須看到消費者和市場與時俱進的要求,盡快建立起更加規范、可控的標準體系??梢哉f,擁抱標準化生產及管理,是諸多傳統產業蝶變、重生,乃至成長為百年老店的必經之路。
標準化生產及管理,可以規范行業生產行為,有利于穩定和提高產品質量,促進調整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同時,有助于推動建立良性的競爭秩序和市場環境。
近年來,標準化管理成為不少行業由亂到治的進階法寶。比如,電瓶車新國標讓“飛車”大幅減少,直播帶貨行業標準讓電商經濟更規范等;相關地方對螺螄粉、臭豆腐、牛肉拉面等地方傳統名吃開展標準化研發與推廣;諸如風箏等傳統手工業、民宿等新興文旅產業等,也被納入部分地區的標準化發展之列,并以此助推地方IP的出圈。標準化生產及管理的引入,讓不少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讓相關產業鏈吸引來更多從業者,讓相關地方的經濟發展迎來更多機遇。
科學、現代的標準化企業管理理念,有望為傳統產業拓展出更大的生存空間,找到更多的振興機會。比如,在互聯網時代,一些諸如農家土特產品、手工制作食品等使用傳統制作方式的產品,通過直播、短視頻等方式擴大了市場影響力,但其中不乏“三無產品”或生產過程不規范、衛生不達標的情形。對此,業內人士提醒,要將散落在民間的傳統手工藝和產品推上一個新臺階,需要下很大的力氣,尤其是標準化管理的加持。
沒有高水平的標準,就沒有高質量的產品??棵襟w曝光、公眾用腳投票來倒逼一個產業轉型升級,只是“迫不得已”,并非健康的發展模式。標準是一個行業、產業中的共同語言和技術規則,誰能更積極主動地擁抱標準,誰才更有可能搶占發展先機。